微信关注,获取更多

咸阳209所在哪里 咸阳202所地址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咸阳209所在哪里,以及咸阳202所地址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秦朝首都是哪里

1、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的确是秦朝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首都。当时秦始皇筑长城的最重要一个原因是防止北方民族攻入内地,保卫首都咸阳。在古代大城市咸阳市的南郊有一个小村庄,叫做长安村,秦朝灭亡后项羽火烧了咸阳的阿房宫,咸阳成为了一座废都。后来汉朝在咸阳的长安村一带发展起来,才慢慢发展成了古长安,再发展到今天的西安市的区域.

2、【孝公迁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境内)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得到秦孝公支持。次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至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咸阳作为秦都共计144年。据考古发掘,秦咸阳城的中心位置位于今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

3、【商鞅变法】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商鞅为了取信于民,曾在咸阳城阙前树木征信,宣布旨在强国的改革活动。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的20等爵制;推行郡县制度,合并小乡、小邑为31个县;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公开买卖;创立按丁征赋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子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颁布法定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秦孝公逝世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商鞅被车裂于咸阳,但奠定秦国走向富强的商君之法,并未终止。�

4、【编写《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在咸阳编写《吕氏春秋》一书,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该书共26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以儒、道思想为主,兼有法、墨、名、农及阴阳家言,也涉及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书成后,吕不韦公布于咸阳城门,声称凡能增删或改动一字者,重赏千金。”一字千金”典出于此。

5、【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加冕亲政以后,坚持不懈地进行旨在统一中国的战争。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赵国、燕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经过近10年征战,终于结束了中国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加强秦王朝的政权,嬴政废除分封诸侯的旧制,自称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文化上统一文字,形成以小篆为范本的标准文字。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6、【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文武百官及70余位博士。宴席上群臣争议分封,众儒生借古讽今,非议朝廷,秦始皇准允李斯建议,除保留秦国历史及卜筮、医学、法令等书籍外,其余一律焚烧。次年,秦始皇下诏求贤,但因有人非议始皇帝的政策法令,遂设计坑杀了460余名方士和儒生。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首开思想专制的先例,为历代帝王所效仿,极大地摧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恶劣影响至今未能根绝。�

7、【刘邦灭秦】公元前209年,秦王朝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率文武百官投降,秦朝灭亡。�

8、【火烧咸阳】公元前207年冬,西楚霸王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掉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掠取财货珠宝,抢夺宫中美女,纵兵放火焚烧秦国宫室,大火蔓延达3个月之久。一个半世纪建设的壮丽都城,从此化为焦土。

二、项羽的叔父项梁在哪里被谁所杀

1、项燕:(公元前?~前223年),下相人(今江苏宿迁),战国末年楚国著名将领。

2、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之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大破楚军。

3、项燕其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今河南沈丘南),后用为姓氏。

4、秦王政二十三年(楚王负刍四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蒙武为副,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项燕在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立昌文君(一作昌平君)为楚王,起兵反抗秦国。

5、王翦攻取楚国陈(今河南淮阳)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6、项梁:(公元前?~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

7、项梁曾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

8、项梁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客及子弟。

9、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

10、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

11、项梁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12、项伯:(公元前?~前192年),名缠,字伯,项梁的弟弟,项羽的叔父,秦末下相人。

13、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后跟从张良一起隐匿。

14、秦朝末年,项伯跟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举行反秦起义,项氏家族多人卷入,项伯亦在其中,后以功官左尹。公元前206年,项羽大破秦军,率四十万大军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与谋士范增设计攻打先于项羽入秦的刘邦。当时刘邦驻军霸上,仅有十万余众。项伯因与刘邦谋士张良友善,便在当夜驰往刘军驻地劝其逃走。张良引项伯见刘邦,商定挽救之计。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

15、第二天,刘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

16、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

17、后来在成皋之战时,项伯又劝阻项羽不可杀害刘邦之父太公。

18、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阳侯。

19、项羽:(公元前233~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著名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

20、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21、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农历9月,项羽与叔父项梁杀了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

22、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

23、秦二世二年农历2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农历6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

24、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

25、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国。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楚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国。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

26、当楚军救赵国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朝的降兵不服,就干脆将降卒二十万全部坑杀了。

27、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攻占了秦朝都城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28、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以楚怀王为义帝,建都郴州,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

29、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农历4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30、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农历12月,汉军在韩信指挥下,设下十面埋伏,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人少食尽。

31、汉军在包围圈四面唱起楚歌,瓦解了楚军斗志。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之后虞姬自杀。随即,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二十八骑。汉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32、至此,楚汉战争结束,汉王刘邦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

三、三国中,这此地名对应现在的哪里

1、三国地名今所在大全,三国爱好者必备知识

2、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3、九江郡: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4、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5、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6、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7、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8、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9、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10、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11、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12、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13、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1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15、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16、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17、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18、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19、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

20、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21、右扶风:见上条。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22、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公孙瓒曾领此郡。

23、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24、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25、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26、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27、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28、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29、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30、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1、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32、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33、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34、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35、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36、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

37、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38、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39、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40、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41、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吴后改西陵,晋又改夷陵。

42、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43、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44、会稽郡:治三*,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45、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46、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47、朱崖郡: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48、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49、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50、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

51、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52、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53、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54、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55、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56、*平郡:曹*时设立,治*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57、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58、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59、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60、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61、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

62、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63、庐陵郡: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64、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65、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66、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67、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68、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69、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70、昭陵郡: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71、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72、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73、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74、武昌:原名鄂县,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75、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76、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骷扒�鸶饕徊糠帧?

77、郁林郡: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78、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79、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巨野东南。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80、昌黎郡: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81、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82、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83、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84、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85、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关羽为河东人。

86、河间郡: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87、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88、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89、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90、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91、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92、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

93、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94、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95、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96、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97、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98、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99、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100、荥阳郡: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101、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102、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103、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104、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105、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106、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107、桂阳郡: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108、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109、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110、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111、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112、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113、高阳郡:治高阳,即今河北高阳。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114、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115、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蜀汉改为建宁郡。

116、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117、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118、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119、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120、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121、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122、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123、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124、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125、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126、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127、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128、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129、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130、敦煌郡:治敦煌县,在今敦煌西。

131、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132、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133、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134、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135、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136、谯郡:曹*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是谯县人。

137、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138、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139、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140、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咸阳209所在哪里和咸阳202所地址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苏州考研网 » 咸阳209所在哪里 咸阳202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