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春申君名歇、姓黄,辅助楚顷襄王与考烈王,为令尹(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掌握楚国的政权25年有余,在楚国的外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及赵平原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在当时社会上他的名字脍炙人口。

对于他的生平与政绩,《史记·春申君列传》里有最详细、系统的论述。除此之外,《战国策》、《韩非子》、《荀子》、《汉书》、《越绝书》等书籍里也有与他有关的记载。本节结合当时的政治情况,来探讨春申君的生平与政绩。

战国晚期楚国政治趋势

楚国是江南地方的强大国家,战国中期楚国与秦国争雄天下。但是秦国经过商鞍的变法而成功地完成了国内变革,国力大增,开始逐渐用武力压迫六国。战国中期以后,楚国也遭受秦国的进攻,前299年被囚的楚威王在秦国客死。

顷襄王时期,秦国不停地进攻楚国,占领了楚国西部的巫、黔中,又攻陷了上庸、焉肠、邓等重要的地方,终于楚郧都沦陷,楚先王墓被烧毁,楚国不得不向东迁都到陈。而秦国在楚迁都后仍继续伐楚,楚国面临灭亡的危机。

史料中春申君的政绩

在国家面临危机,生死存亡之际,春申君黄歇登上了历史舞台。(唐)张守箭《史纪正羲》云:“雨畸黄歇,左徒,侍太子放秦也。”公元前212年黄歇与太子完(考烈王)去做人质留在秦国数年。

当时春申君是左徒,左徒这一词语在《史记·屈原列传》里云:“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即服侍国王的左右而参与国家政治,在外交方面与各诸侯进行交涉,就是说它在国家政权占有重要地位。

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上书给秦昭王,从秦与六国之间的关系分析秦与楚结盟的重要性,结果促成秦楚两国联盟,从而使楚国防患于未然。为了维持这个联盟,黄歇与太子完去秦做人质。

先秦时期,诸侯的太子或公子去他国做人质是很普遍的现象。一般来说,它反映着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就是秦国虽然不去进攻楚国,然而将楚太子与楚王的亲信拘留,这意味着在两国关系上,秦国处于优势。

楚顷襄王病状恶化,黄歇以此为由帮楚太子重新返回楚国。就帮他回到楚国。关于这件事,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黄歇将太子伪装成御者从秦国逃出去后,以自身来抵罪。

《史记》载秦臣应侯之言云:“(春申君)为人臣,出身以拘其主”就是说,司马迁认为他是一个“股肪之臣”,而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次年太子完即位为考烈王。之后黄歇由于对楚国与考烈王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考烈王任命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他邻接齐国的淮北十二县。

前257年秦围赵之邯郸,楚考烈王让春申君派兵救援。楚与赵、魏合纵对抗秦而击败了秦军。

此后,楚国开始向泅水流域(与齐国的缓冲地带)进攻,“十九年,楚伐我(即鲁国),取徐州。”接着攻进鲁国领土。之后,“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赞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前249年终于灭亡了鲁国。

据《史记》记载,“当是时,楚复强。”楚国将泅水一带纳入了自己的领土,并企图将领土扩到国都(陈呈阶的东北地区。这个行为就像同年秦灭西周,前254年魏灭卫一样,大国灭亡小国算是一个时代的趋势。

但是从别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西周以来一直到春秋时期存在的以周王室为中心的血缘秩序,被“夷狄”的秦与楚彻底不和了。从血缘秩序的崩溃到战争频发,从七强合纵连横到秦统一淤天下,这一段时期即是战国时期。而像这样的状况恰恰是“战国时期”的特征。

前251年“韩王衰艇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秦昭王去世后,韩恒惠王白己穿丧服去秦吊问,其他国家也派遣将相前去吊唁。“

秦昭王卒,楚土使春申君吊祠于秦。”楚顷襄王让春申君作为楚国的代表去参加吊问仪式。从各国的吊问可以看出,各国通过与秦缔结友好关系,来维持自己国家的安全。

前248年,春申君请求考烈王改封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自己的领地,“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其原因是淮北十二县邻近齐国,而齐楚两国局势紧张。一与其把淮北十二县作为一个臣下的封土,不如把十二县统一,作为楚郡来对抗他国的干扰,“黄歇不得不改清徙封于吴,楚国重心转往东南。”

就是说,春申君的改封不仅是由于齐和楚的关系,还因为由于秦国领土的扩大而造成楚国被境形势紧张。这就是春申君请求改封的原因。当时齐楚两国围绕泅水流域的归属问题发生纠纷。与此同时,秦灭东周(前249年),又进攻赵、韩两国(前247年),己逐渐开始“东进”,淮北十二县面临着秦国的威胁,岌岌可危。

如上所述,通过当时的情势来分析春申君改封的原因是比较合理的。除此之外,还有春申君自身回避他国的侵略与楚王的压迫、为了统治江东地区(楚国的重要据点)等看法。

前241年楚、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攻秦,却被秦军击退了。这次合纵是楚考烈王担任首脑的,但是他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其结果是,楚王因此将战败之罪归于春申君,而此后疏远了他。

由于这次合纵抗秦失败,秦的攻势开始变得凶猛猖撅,六国面临被秦灭国的危局。由于楚都陈靠近魏国的边境,秦攻破魏国后容易受到秦进攻。于是,楚迁都到寿春(今安徽省寿县西南)。在《史记·春申君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据《史记》记载,食客朱英给春申君提出了迁都的建议。朱英指出,假如魏国许、都陵为秦所攻破,陈城离该地只有一百六十里(约六十公里)的距离,容易受到秦的进攻,从而建议将迁都到寿春。

对于寿春,刘和惠说明:“位于东境的中心,北临淮河,肥水贯通南北,交通四达,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之地。”寿春位于淮南南岸,四通八达,并由于淮河天险,没有受到秦进攻。可见寿春是作为新都的理想位置。再者,“春申君由此就封羚吴,行相事。”楚迁都寿春之后,春申君在自己的封地(即江东地域)进行令尹的职务。这也许与楚王的关系恶化有关,但只是推测而己。

前238年考烈王去世,太子悍即位,是为幽王。同年,在《史记·六国年表》、《史记·楚世家》里云:“李园杀春申君。”春申君被他的食客赵人李园谋杀,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关于该事件的细节,在《战国策·楚策》、《史记·春申君列传》、《列女传·孽璧传》、《越绝书·越绝外传春申君》里有记载。后人以春申君对楚国的巨大贡献以及他的悲剧性结局为主要题材,为春申君作传,在后世流传下来。

结语

如上所述,以《战国策》与《史记》为土要来源来论述在战国后期楚国的政治情况下的春申君的政绩。在他的政治生活中,前半生是他与太子完去秦做人质,邯郸之战时带兵救援赵国等,肩负了外交重任。不过,后半生是作为最后合纵的首脑去进攻秦,却被击退。此后,考烈王让他承担战败之责而渐渐疏远了他。最后被元食客的李园谋杀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春申君的政治生活至少有三十年之久。对他的政治生活,可以划分两个时期。前半时期大显身手,后半时期是悲剧的终结。这两个时期具有鲜明地对照性。

后来,他与李园、李环之间的故事逐渐文学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故事通过不断地加工、改编而被传承下去。在他的最后封地(即“吴墟地”)有不少有关他的遗迹保留下来。这些遗迹也是由于他的长期政治生活及其强大权势,作为“纪念物”与口头传承的证物,代代相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国际政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期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