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综模拟卷(管综模拟卷用谁的比较好)



管综模拟卷,管综模拟卷用谁的比较好

5月10日,由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四川省川商总会联合发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技术支持、红星新闻独家媒体支持的全国乡村学校“大喇叭”生命守护工程公益活动(下称:“大喇叭工程”)在成都正式启动,旨在通过政府部门、地震预警科研单位及企业、媒体联合行动,共同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地震预警技术服务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地震发生时,守护师生生命安全。

守护生命,陪伴成长

全国乡村学校“大喇叭工程”在蓉启动

所谓地震预警,其原理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通过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广播等向用户发出预警警报,为民众提供几秒至几十秒的逃生、避险时间。根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成都可以提前58秒收到预警,汶川可以提前67秒收到预警。

这个提前的时间,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相关研究表明,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可减少14%的伤亡;预警时间为10秒,可减少39%的伤亡;预警时间为20秒,可减少63%的伤亡。

▲地震预警接收终端

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率先研究突破,目前已广泛服务于学校、工厂、办公园区、重要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从2011年至今,累计成功预警76次破坏性地震。

“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灾种多、灾次频繁的省份之一,灾害预防与救援责任重大。”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陈燕在启动仪式上提到,学校承载着祖国和万千家庭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或由地震恐慌引起踩踏事故,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陈燕

除了现实需求,另一个迫切性在于,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共有20.72万所中小学,其中超过一半处于地震断裂带附近,目前仅少数学校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特别是地处边远山区的一些乡村学校,因为受财力所限,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更加滞后,难以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在学校布局地震预警系统,能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学校前,提前通过高音喇叭向全体师生播放地震预警信息,引导师生有效疏散,最大程度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因此,通过公益的力量推动地震预警的应用,服务乡村振兴,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在陈燕看来,地震预警比灾后救援更有意义,在灾害来临前让风险前置,并作出积极干预,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而用科技和地震赛跑,守护生命,陪伴成长,是符合时代大潮的创新性做法,对于改善易受损人群的生活状况意义深远。

在上述背景之下,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与四川省川商总会共同发起“大喇叭工程”,发挥科技加公益的力量,联动全省红十字系统、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及个人广泛参与,为位于地震断裂带的乡村学校捐建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地震知识科普和地震应急演练,让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地震避险方式,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在校师生的伤害。

力争1年内为全国1000所乡村学校

免费安装地震预警系统

事实上,前期“大喇叭工程”已在多所学校进行试点。

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筹资宣传部部长陈佳曦介绍,2022年9月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处于震中的泸定县八一爱民小学当时没有地震预警系统,“大喇叭工程”试点项目中已向该校捐了地震预警系统。

自泸定6.8级地震发生之后,“大喇叭工程”在小范围开始募资实施工作,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已累计完成泸定、汶川、攀枝花等地37所学校地震预警系统的捐建,现已实现泸定县中小学地震预警全覆盖,并在近期泸定县的2·28地震中,起到了显著的预警效果——下午刚安装好地震预警系统的冷碛镇幼儿园,在晚上就收到了地震预警。

就在上周,5月6日,泸定县全部29所中小学校举行了大规模地震预警联合演练,17000余名师生在接到预警后紧急疏散,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所有师生按照应急预案转移到安全地带,演练使用的地震预警系统正是由“大喇叭工程”捐建。此次地震预警演练全真模拟了5·12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在地震预警“大喇叭”响起的那一刻,老师和学生快速反应并有序撤离到操场,彰显了良好的地震应急素养,为校园地震应急树立了榜样。

▲5月6日,“大喇叭工程”泸定县2023中小学(幼儿园)地震应急演练

记者了解到,通过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大喇叭工程”力争在1年内为全国1000所位于地震断裂带及周边的乡村学校免费安装地震预警系统,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引导师生合理有序避险,最大程度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当然,我希望这个大喇叭永远不会响起。而当它响起的时候,是可以发挥出最大作用的时候。” 陈燕说。

不只是公益,

还是国民素质、川商精神的体现

除了直接让地震断裂带的乡村学校受益,“大喇叭工程”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从公益的角度来看,我们倡导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陈燕表示,当下,中国的慈善公益体制不断健全,互联网核心能力有效推动了人道事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已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进入一个全民公益时代。

与此同时,商业向善也将成为新的趋势和潮流——她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与以前相比,如今民众更多地参与进来了,民营企业家也更频繁地介入了。在她看来,这也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的体现。“‘大喇叭工程’为大众营造了一个人人可参与的公益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倡导社会的多元力量参与。不只是企业家,也带动普通老百姓认识并参与到公益事业行动中。”

在四川省川商总会党委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眼中,“大喇叭工程”也不仅仅是一个公益项目,还是四川企业家向社会彰显川商内涵精神的外在表现。他将这份精神概括为“商行大道、扎起雄起”八个字。

▲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

前期动员期间,唐俊发现,除了包括新希望集团、蜀道集团、通威集团、红旗连锁等在内的大众耳熟能详的川企龙头,很多小微企业也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其中,“我想,这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川商的社会责任和大爱情怀,也足以证明,民营企业家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已从过去自发地承担社会责任,变为一个自觉的行动。”

他透露,下一步,川商总会将发动全国其他地区的商会会长及海外川商,以“大喇叭工程”为切口,参与关心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同时,还将把“大喇叭工程”作为“未来之星领航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导更多年轻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彰显青年企业家担当。除了发动川商,川商总会也希望发动全国的民营企业共同参与,让“大喇叭工程”从四川走向全国,服务于更多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乡村学校。

启动仪式现场,不少参会企业家都表达了积极参与的强烈意愿。

“一得知消息,我们就积极报名,希望参与其中。”成都精准混凝土有限公司综管总监张丽霞提到,“5·12”汶川地震发生之时恰逢公司成立不久。彼时,公司便向灾区捐赠了混凝土材料,支持灾后重建。而15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公益项目,在她看来,地震预警比事后救援更为重要,意义也更为深远。

“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项目。”陈燕告诉记者,以“大喇叭工程”为载体,接下来,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也将梳理公益项目清单,持续推出更多公益项目,营造“人人公益、处处公益、随手公益”的城市氛围。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摄影记者 王勤 王红强

编辑 柴畅

发布于:四川省


管综模拟卷(管综模拟卷用谁的比较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