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



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

为推动我国生物信息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研究,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近日,《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团队成果“基因组复杂结构变异检测方法——SVision”入选。

叶凯教授团队针对基因组重复区域背景噪声高、复杂结构变异类型未知且建模难,通过将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从序列空间转换为图像空间,实现了简单和复杂类型结构变异的高性能检测和准确表征。团队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目标识别方法SVision,该方法无需依赖先验信息,能够从长读长测序数据中自动检测和表征未知类型的基因组结构变异,为后续多种生物医学应用场景的全类型基因组结构变异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新方案。

叶凯,博士,博士生导师, 二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中心负责人、创新港MED-X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所所长、电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单细胞测序平台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中心前身是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随着团队不断壮大,工作室逐渐形成生物医学大数据与前沿生物技术交叉并不断开发绿色生物智造新方法的发展方向。目前,团队已在《科学》《自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取得了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研究中的多个“首次”。

叶凯教授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在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60余载发展完善、追求前沿,学校自动控制已然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学科专业之一。

作为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自动化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信息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机械工程以及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内容从传统的控制理论、工业控制系统到现今流行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十分广泛。

西安交大自动化是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二级学科系统工程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名列全国第二。2019年又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利用理、工、文科的通识课程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学生的工科基础,通过专业主干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通过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基础,通过集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专业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采用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丰富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实施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和西安交大电信学部的“信息新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各个层次的科技竞赛,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专业半数以上毕业生保送或考取研究生,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可从业于工业自动化、信息工程、航空航天、智能交通等新兴技术领域,既可到相关科研院所和国家机关,也可到西门子、ABB、罗克韦尔、华为、中兴、百度等国际化大公司,广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副总师郑永煌、深圳市中越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志鹏、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入选者贾鹏、孙飞扬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同时在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思想引领下,学校钱学森班(工科试验班)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开设了智能技术与自动化交叉专业模块。该模块通过与机械、信息、电气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使其作为自动化专业的行业支撑;同时在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试验班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配备全校最优质的师资,并大力支持国际化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学科的交叉。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西安交通大学将不断鼓励组织形式创新、研究范式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更大突破,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领军人才。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教师个人主页、 GPBees、本科招生网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评估第五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