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官网)



中科院研究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官网

1996年,一名13岁的“神童”以高分考入了湘潭大学物理系,四年之后他又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觉得这位“神童”以后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成就,但此后却很少有他的消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名“神童”名叫魏永康,1983年6月17日,他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一个普通家庭中,他的父亲魏炳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负伤后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高中学历,在县里的百货公司上班,是一名普通员工,从小就天资聪慧的魏永康小小的身体上寄托了整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的时候,曾学梅就开始给他教认字,还经常拿着唐诗读给儿子听,尽管这个时候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曾学梅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给魏永康今后的“神童之路”埋下了种子。

1985年,只有两岁的魏永康已经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在其他孩子还在嬉笑玩耍的时候,魏永康已经将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3岁半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加减乘除,几个月以后又学会了分数的加减乘除,6岁的时候,魏永康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三年级念了不到一个月,他就能心算初中的数学题了,为此他直接跳过了中间的三四五年级,直接开始进入六年级学习。

1991年,刚刚九岁的魏永康从小学一跃进入了市重点中学学习,学校里还成立了“魏永康研究小组”,每天晚上给他开小灶,大家都想看看这个聪慧的孩子极限到底在哪里。

学校如此重视儿子,曾学梅也不甘落后,她和学校密切配合,所有的一切全部为“学习”让路。

魏永康从小便喜欢看书,各类书籍都很喜欢,但他的这一行为无疑是“越线”了,遭到了母亲的反对,小永康不解,曾学梅给出的理由是:中学生就要读中学教材,就得围绕教学计划、高考提纲这根指挥棒去转。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会有一些玩得好的伙伴,魏永康也不例外,他虽然早早进入中学念书,但也是交到了几位小伙伴的,可是曾学梅认为儿子和其他孩子“玩”会影响儿子的学习,耽误他的学习时间,为此她将儿子的几个小伙伴“赶走”了,不让儿子跟着其他孩子玩,用心读书即可。

为了不让小永康分心,曾学梅把儿子的所有事全部包办了,洗衣、叠被、清扫等等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律不让儿子动手,甚至就连吃饭也是她来喂着吃,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到高三。

曾学梅从来不让儿子出去玩,这在她看来是浪费时间,逢年过节的时候她会带儿子出去散散心,即使如此她的心思也是在考虑如何让儿子多被几个词上。

在母亲成人化的管理教育中,魏永康从小就被捆上了“高考战车”,一切为了高考而准备,哪怕他还只是个几岁的孩子。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60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在大学里,尚且不能独立生活的魏永康还得母亲陪着他一起上大学才行,他自然也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珍稀动物”。

为了让儿子专心学业,曾学梅从不让儿子接触其他女性,甚至还说女孩是妖精,是美女蛇,招惹不得,大学期间有女生打电话找魏永康时,她就会说儿子不在家,即使有女同学来家里找,她也会将人“劝走”,一来二去大家都不愿意来找魏永康玩了。

在学业上,魏永康的天赋是所有人都见识到的,再难的课程,只要他听上一些就能够举一反三,甚至还有闲工夫张望一下别的同学为了课程抓耳挠腮,这样的空闲时间对他来说是非常珍惜的。

虽然学习不愁,但是在生活与社交上,魏永康就显得太不合群了,他的年龄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他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与人打交道,从小一直在学习的他没有和别人接触过太多,和人交往的方式仅仅只有一句话“你好”,顶多再加一个动作“握手”,这就是他打招呼的全部了。

魏永康的班主任对此也很是忧心,“为学先得为人”,只有把魏永康从“神童”的名头中解放出来,让他融入集体,给他减压松绑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曾学梅的反对。

就这样过了两年,大三的时候,魏永康还是无法融入集体中,老师们硬是不顾曾学梅的反对,将魏永康接到了集体宿舍里,让他试着和同学们朝夕相处。

曾学梅对此不放心,也是尾随而至,孩子上课时,她就踮着脚在外面看,时刻“关心”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就这样,魏永康“安稳”地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涯,2000年,17岁的他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长大了,也许是不想再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了,他坚持不要母亲“陪读”,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念书。

在此前的十几年里,曾学梅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其他所有琐事全都自己扛了下来,虽然让魏永康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但也让他丧失了很多的生活技能。

初到北京,身边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甚至没办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踩着拖鞋去逛了一圈天安门,周围的游客们都穿着冬衣,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魏永康。

2002年5月,魏永康因为不记得计算机语言考试的时间,最终缺考,一年后,他又再次错过了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的时间,导师和同学们都发现这位有着神童称号的天才少年除了读书竟然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

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加上魏永康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这位被冠以“神童”名号的20岁小伙遭到了中科院的劝退。

从几年前的“神童”到被劝退回家,生活似乎给魏永康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最伤心的要数母亲曾学梅了,她的教学方式终究是让儿子为她买了单。

魏永康被辞退回家后,整天待在屋子里看书、玩电脑,曾学梅后悔不已,她说自己只要走出去,就仿佛所有人都在嘲笑她一样,她对这一切非常悔恨,在这期间,魏永康还数次“始终”,好在最后找回来了。

魏永康被劝退的消息引来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引起了长沙市一位母亲的关切。

这位母亲叫张锦平,她是魏永康当年读小学的老师,当时张锦平特别疼爱小永康,但魏永康只在小学读了两年就升入初中了,但她和魏家的联系却一直没有断过。

2003年6月,张锦平调到了长沙教育学院,因为不在一个地方,联系自然就少了,没想到在长沙却听到了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的事。

得到消息的当天,张锦平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了华容县,直奔魏永康的家去了。

到了魏家后,魏永康不在,曾学梅在家里抹泪,她一直想不通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张锦平心想,必须要给魏永康换个环境了,要不然这孩子就毁了。

问清楚情况后,她对曾学梅说道:“如果你允许,我想认你儿子为干儿子,你把他交给我,我带他去长沙,让他在新的环境里重新站起来。”

曾学梅听了之后想着眼下情况已经糟糕地不能再糟了,说不定还能有奇效,就答应了张锦平的请求。

2004年6月20日下午,魏永康来到了张锦平家,当张锦平见到魏永康后感慨不已,眼前站着的少年虽然已经长大了,但还是没有个出门的概念,背着个邋遢的黑布包,脚上穿着一双塑料拖鞋,上面沾满了灰尘,实在是让人心疼。

来到干妈家后,魏永康依然是书不离手,眼睛基本上不离开书本,别人问他的事情他的回答就是“不知道”。

从魏永康的种种行为中,张锦平推断魏永康应该有轻微的自闭倾向,就把他叫到跟前给讲一下待人接物的常识,比如别人问话的时候不要老说不知道,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动不动就转身逃走等等。

魏永康也在寻求改变,干妈跟他说的这些他都记在了心里,一段时间以后,魏永康渐渐有了些改变,别人问话时他也不再是“不知道”这样的回答了。

张锦平的家人开了一家酒楼,张锦平想着酒楼遇到的人都很复杂,正是锻炼魏永康的好机会,就让他去酒楼里学习如何接人待物,担心魏永康不适应,张锦平还叮嘱酒楼里跟他同龄的年轻人多带带。

这一招的效果立竿见影,十来天的功夫,魏永康就学到了很多生活常识,甚至还学会了“青豆焖鳝鱼”、“东安鸡”、“干煸四季豆”这三道菜,偶尔还能喝菜贩子搭几句话,进步非常明显。

除此之外,张锦平还发现魏永康基本上不跟女孩子说话打交道,这显然不利于他融入社会,为了让魏永康开窍,张锦平也是煞费苦心。

2004年8月的一天,张锦平给了魏永康300块钱,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让他去湘潭大学看望一位昔日恩师,同时让饭店里一位单纯的女孩子陪魏永康一起去,临行前,张锦平一直嘱咐魏永康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照顾随行的妹妹,永康虽然不太懂,但也是答应了下来。

到了湘潭后天色已晚,在一间旅馆住了下来,第二天去了恩师家里,回来的路上,魏永康发现女孩并不像妈妈说的那样恐怖,路上和同行的妹妹之间话也多了几分,甚至还买了个西瓜切好给她解解渴。

张锦平煞费苦心的教导终于让魏永康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让他不再像刚回家时那样消沉。

2004年11月20日,魏永康向母亲要了一些钱,说想去岳阳市听一场学士报告会,离家前一天,魏永康又给母亲说自己想去同学家玩一天,但曾学梅却不高兴地说道:“现在就看不起这个家了?有本事你就别回来,读书读到国外去!”

母亲的这一句话,严重地刺痛了魏永康的心,他自从被劝退回家后,也能感受到母亲的失望,但母亲从来没有说过这么重的话,曾学梅的一句话让他接受不了这冷漠的现实,离家出走了。

离开家的魏永康真正地感受到了自由的气息,这里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所谓的神童,他只想做一回真正的自己。

在外流浪的日子里,魏永康每天就是几个馒头加一些自来水,晚上就找个公园的躺椅睡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用几百元钱跑了很多个城市,他不打算再回去了,也许这样才是他的归宿吧。

不凑巧的是,魏永康在外流浪的时候不小心把钱包丢了,他找到警察报警,最终又回到了家里。

魏永康这次离家让曾学梅终于清醒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自己以前的做法到底对不对,慢慢地教儿子怎么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到家里来找他玩,在“两位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魏永康的生活起居终于能够自理了,待人接物也强了很多。

2006年1月8日晚上,魏永康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里,“回炉”的消息引起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邢光谦教授的注意,他觉得魏永康人才难得,且逐步回归到了正常生活当中,表示愿意收他当弟子。

魏永康就这样到了上海进入邢教授底下学习,在此期间,邢教授发现魏永康还是有很多毛病,比如不知道准时上班,下班后不知道要关上办公室的门……

魏永康去邢教授麾下重新学习的事也牵挂着湖南的两位妈妈,张锦平先是从邢教授那里知道这些情况,然后再给魏永康打电话告知他应该如何做,两人之间的电话一点点地将魏永康拉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上来。

2007年7月,魏永康在上海结识了自己人生中第三个重要的女人——女大学生付碧,她是湖南隆回人,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2004级学生,这年暑假她来上海表姐家游玩时意外结识了魏永康,当时魏永康住的地方与付碧表姐的家很近,听到付碧是湖南口音,他就主动上前攀谈,就这样开始了恋情。

2008年7月,付碧毕业后来到了深圳创辉太阳能公司工作,因为忍受不了对爱人的思念,魏永康也来到了这家公司求职成功。

2008年10月,魏永康和付碧举行了婚礼,次年他们的孩子出生,在妻子怀孕的那段时间里,魏永康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每天下班他都会竭尽所能做家务,饭菜还是当年在“干妈”家酒楼学会的那三道菜。

虽然研究生被劝退,但重新燃起生活希望的魏永康还是没有放弃考研之路。

2009年5月20日,魏永康被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录取,得知这个消息的他忍不住心中的激荡之情,回家看望了母亲和干妈,当年的梦想在他的心里又开始燃烧了起来。

研究生毕业后,魏永康来到了南京一家公司干起了程序员,三十而立的他开始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从一名书不离手的天才少年到生活自理的普通一人,魏永康用了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但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在发展。

然而世上的事总是这么不如意,2021年11月9日,魏永康因突发疾病去世,年仅38岁。

天才的大起大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我们曾经有多羡慕“神童”的辉煌,那“神童”跌落神坛的时候我们就有多惋惜。

也许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中,“天才”之名给了他太多的压力,虽然被誉为“神童”,但他首先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虽然天才不再,但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那不平凡的幸福,人生也会有不一样的精彩,然而他的精彩人生仅仅持续了十几年就因为疾病戛然而止,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能做的只有祝他一路走好。

从魏永康的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种道理,“全天候”的爱让人压力太大了,伤仲永的故事一直都在,这不仅是魏永康一人的不幸,而是现如今中国众多家庭教育的不幸。

回想起我们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家庭作业,也没有那么多的课外辅导班,但我们有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多的小伙伴,那时候的笑容是最让我们怀念的啊!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中科院研究生(中科院研究生院官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