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怎么考研(本科如何报考研究生)



本科怎么考研,本科如何报考研究生

本文是“慢跑的小暖”收录的过稿文,点击右上方“关注”,为你分享个人成长、读书写作和自媒体运营干货。

今年7月,我顺利完成学业,并从985高校博士毕业。

从一个本科补录,差点读大专的普通学生,到985高校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的青年博士,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回首这一路虽艰难困苦,但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行驶让我并不觉得累,也才促成了今天的我。

今天我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01

高考失利,进入到自己不擅长的赛道

2012年因为高考失利和填志愿失败,我通过第三次补录高考志愿才上念上了本科。

我想经历过高考补录的同学都知道,补录是另一种竞争程度更加激烈的比赛。

在这个阶段,高校的热门专业基本上都已招满,而剩下需要接受调剂的专业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冷门、市场前景不太好的专业。

不仅如此,许多参与补录的学生,除了像我这样刚刚过线比较难填志愿的考生以外,更多的学生是填志愿竞争筛选下来的高分学生。

果不其然,前两次补录纷纷落榜,我内心开始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心里想着如果第三次补录(最后一次)还是没中,就去读大专算了。

为了增加补录命中的通过率,我选择专业服从分配,挑选了偏远地区、“学院”类型的本科大学。由于一直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我在填大专志愿前一晚才安慰好父母,并做好了坚决不复读,去读大专的准备。

第二天,早晨,手机短信响铃,短信内容中通知我被XX大学录取了,且录取的是物理学专业。

在历经三次补录之后,我终于被广东非珠三角城市的本科大学所录取。

虽然开心自己终于有本科大学读书之余,但看到被录取的是“物理学”这个专业,内心还是有点小小失望。

因为自己高考的理综不及格,且高中物理成绩一直不好,对念好这个专业存在深深的自我怀疑。

大学,每个高中生理想的伊甸园。然而,在大学学习物理专业的四年里,我发现不管我怎么努力,在这个赛道也做不到很好

不仅在物理教学上也没拿得出手的技能,学习成绩还只是低分飘过,虽然没有到不及格的地步,但是分数线也不够高。

读了四年一次奖学金也没拿到,更别说物理教学的竞赛奖。

不仅如此,我的内心一直抗拒进实验室。因为自己基础不牢,高中的物理基础也不扎实,这也直接促使自己产生了自卑心理。

久而久之,一直在自己不擅长的赛道坚持学习和努力,却又迟迟收获不了效果,这成了我当时最苦闷的一件事。

02

复习考研,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赛道

在大三阶段,当身边同学朝着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努力的时候,我有了想跨专业考研的想法。

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我记得是在参加学院表彰考研成功学生的一次活动中,发现那些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有少部分人是跨考专业成功的,这让我动了想跨专业去学一些和物理有关的文科专业的念头。

我将自己对专业的迷茫与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告诉了学院辅导员邱老师。不得不说,邱老师是改变我人生轨迹重要的一位老师。

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我个人学习的实际情况,他毫不吝啬地向我推荐了他自己读硕士跨专业考研的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他说他当时也不太擅长在实验室内做物理研究,转而对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因此考了这个专业的硕士。

科学技术哲学这个专业和物理有关,虽然需要一定的物理基础,但是偏向于文科。听到这,我立马来了兴趣,并迅速确立了考这个专业研究生的想法。

在邱老师的推荐和帮助下,当时我搜罗了大量与这个专业相关的资料,并且通过了解越发坚定了自己跨专业考研的想法。

之所以愈发坚定自己的想法,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这个专业的学科性质与自己的个人能力比较符合。

虽然在大学生涯里没有获得过奖学金,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但是我发现自己挺擅长辩论和思考问题,并且在大学期间曾获得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一些奖项。

这些比赛虽然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赛事或大奖,但却磨炼了我善于利用辩证的方法去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恰恰与科学技术哲学这个学科的性质存在紧密关系。

哲学本身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学习哲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复习这个专业考研的过程中,我也比较容易得心应手,自然而然就越学越有兴趣。

第二,这个专业的招生需求倾向于物理专业。

科学技术哲学这个专业虽然是一个文科专业,但是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基础,这对于自己作为物理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再合适不过。

确定考研专业之后,从大三开始,我便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技术哲学这个专业的复习过程中去了。

当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你会发现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是你最大的感受,这是我从复习到成功考上,最大的体会。

因为你找到了一个你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你愿意为之付出精力和时间。

我记得那时候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与科哲有关的专业课,从视频到书籍我如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吸收与该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

不仅如此,在兴趣被激发以后,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更加专注了。而这种专注主要表现在对复习考研这事上。

记得当时有许多研友,一起开始复习的,可到了后面随着考教师、考公务员时间的确定,大部分研友纷纷放弃转头去复习考公和考编了。

其中,同班学霸放弃考研去复习考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霸从大一到大四年年能拿第一,并且还从未缺席过奖学金的获得。

因为和他关系好,所以在复习考研的时候,两个人交流还比较多,记得考研复习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特意花了钱去报考研复习班(当时担心自己考不上,于是没舍得花钱去报班)。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他是我们学院最有机会能考上的。然而,没想到的是仅1个月他就从考研辅导班退出来,转而复习考教师去了。

他的退出让我产生自我怀疑。连学霸都没坚持做下来的事,我能做好吗

然而,这种念头的出现只是短暂的。随着复习的深入,自己慢慢进入到一个心无旁骛的状态,图书馆也成了那年去得最多的地方。

由于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复习进程的日益推进,自己的考研自信也随着对这个陌生的专业的深入了解而逐渐增强。

星光不忘赶夜人。在经历漫长的考研复习之后,终于在2016年我顺利地以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顺利考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985大学。

而我也凭借着考研成功,顺利拿到了学院颁发的考研奖金,这也是我在大学生涯里第一次通过自己努力拿到的学院奖金,这极大地鼓舞了我。

03

博士毕业,在新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2017年,在经历1年的硕士阶段学习之后,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申请硕博连读,并转为博士研究生阶段继续完成学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也为当时自己做的这个决定出了一身冷汗。

因为从客观角度看,自己其实并不符合读博士的条件,因为自己所将要读的博士专业与自己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并非一致。

并且头脑发热,没考虑到自己能不能读下来,便怀着对博士最高学历的憧憬和向往,毅然决然去做出的决定(当然,其中也包括对成为博士的小小的虚荣心)。

果不其然,在博士阶段初期,我便产生了自我怀疑。因为自己申请的硕博连读是1+4的学制,硕士只用读1年,博士读4年,这比其他正常读完硕士再读博士的同学,少读两年(正常硕士+博士是7年),所以我没有完整接受过硕士阶段从事科研的系统训练。

这也令我在博士阶段刚开始便觉得力不从心,加之自己的博士专业和硕士和本科专业并非一致,因此相当于从0开始学习一门新的专业。

博士第1学期,与我硕博连读的硕士同班同学一开学便发表了两篇高质量科研成果。

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接一个的陆陆续续产出科研成果,而自己刻苦努力,也还没有任何产出时,自我怀疑的不和谐情绪会开始在内心里慢慢滋生。

我很庆幸自己在当时冷静了下来,并见招拆招在新赛道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深知自己专业基础薄弱不足这个主要毛病,于是我便开始疯狂地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

当然知道自己的不足,去弥补不足,还必须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行。因为没有本科和硕士阶段的系统学习,如果盲目地死看书那肯定不行,所以必须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优势,才可以尽快弥补不足。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自己本科和硕士专业系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去深挖博士专业中与这两个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内容去进行有针对性地看书和打基础。

想通了自己的前进方向以后,我便不再顾忌那么多。

认真上课、有针对性地看书和参加学术会议,我有计划地学习和吸收与博士专业有关的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独立思考,在科研工作方面通过总结经验、科学规划和脚踏实地,最终得以在新赛道上找到了你既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又能与博士专业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

这也令我发现,当你在新的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你将精力充沛、不断创造新的可能。

虽然在博士阶段初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像其他优秀的同学一样迅速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但在博士阶段后期,在博导、硕导的耐心引导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并凭借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

细数这一路的学习经历,迷茫、困惑和自我怀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时缠绕自己。有时为了某一件事倾心尽力,可能不一定得到的自己想要的结果。

十分幸运,在本科毕业前的岔路口那个勇敢的自己敢于更换赛道,才能顺利在新的赛道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前进方向,从事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科研教学工作,并能为之充满热情的奋斗一生。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说明通往罗马的道路一定不止一条。

既然不止一条,当我们在某一条路上一直前进,却始终看不到罗马时,为何我们不驻足反思,结合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重新选择另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呢

也许这条才是适合你自己更快到罗马的道路也说不定

以上,共勉!

关于作者

卧福,广州某双一流大学,高校老师。

32岁的我,终于选择裸辞了

职场小白,需要明白这些道理

少一些比较,少一些焦虑

本科怎么考研(本科如何报考研究生)



赞 (0)